松林胃肠门诊官方网站

# # # # # # # # #
联系方式
电话:0731-52525522
手机:15080788088(微信)

胃肠科普

胃痛

发布者:webadmin 作者: 来源: 发布时间:2016-10-16 15:46:40

 

定义

胃痛,又称胃脘痛,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,往往伴见胃脘部痞满、胀闷、嗳气、吐酸、纳呆、腹胀等症,可持续性,也可阵发性发作,常反复性发作。

西医学中的腹部疾病均可表现为胃脘部位的疼痛,如慢性胃炎,其中浅表性胃炎或胃炎活动者为著,消化性溃疡、胃神经官能症、胃癌、慢性胰腺炎、慢性胆囊炎、胆石症等,其他如肺炎、结肠肝曲或脾曲处的病变也可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。

症状及伴随症状

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要症状,可伴有纳呆食少、嗳腐;或干喜冷饮、或口臭不爽、口舌生疮、大便秘结;或胃中嘈杂似饥、饥不欲食、口干不思饮、咽干唇燥;或喜太息、不思饮食、精神抑郁、夜寐不安;或胃中嘈杂泛酸、口干口苦、渴喜凉饮、烦躁易怒;或面色不华、神疲肢怠、四末不温、食少便溏、泛吐清水等症状。

病因

外感邪气、内伤情志、饮食劳役及体质虚弱等均可引起胃络受阻,胃络不通以致胃痛。

一、寒邪客胃

外感寒邪,内客于胃,或过食生冷,寒积于中。因寒为阴邪,易伤阳气,又主收引,故一方面阳气无力温煦,另一方面寒邪凝结气机,因此脾胃通降失司,寒邪凝结于中,导致胃凉暴痛。

二、饮食伤胃

“饮食自倍,肠胃乃伤。”暴饮暴食,食积中焦,使脾胃气机壅滞,造成胃脘胀痛,拒按。若常饮食不节,饥饱无常,食无定时,损伤脾胃,则胃虚不能腐熟水谷,脾虚不能转输精微,食稍不慎则会导致脾胃升降失常,而饮食停滞,胃脘胀痛。

三、湿热阻滞

因过饮烈酒或恣食肥甘辛辣油炸煎灼之品,或久居湿地,湿邪内侵,日久郁而化热,可致脾失健运,湿热阻滞中焦,引起胃灼闷痛。

四、肝气犯胃

肝与脾胃关系密切。忧思恼怒,肝郁气滞,肝木失于疏泄,横逆犯胃,木旺克土,导致气滞中焦,胃脘胀痛而上支两胁;亦可因脾胃素虚,土虚木乘,导致胃脘胀痛。前者为实证,后者为虚证。若肝郁日久可化火生热,郁火乘胃,可导致胃脘灼热而痛;若火灼胃阴,胃失濡润,则可致胃脘隐隐灼痛;若气郁日久,久痛入络,血行不畅,瘀血内结,阻于胃络,又可致胃脘刺痛。

五、瘀血停胃

气为血帅,气行则血行。若肝气郁结日久,久痛入络,则会导致瘀血内停,故胃脘刺痛而痛有定处;若瘀血壅塞胃络,故痛如刀割而拒按。

六、痰饮凝胃

因过饮水将,或忧思伤脾,导致脾失健运,水饮内停,聚液生痰,困阻中焦,胃腑气机凝滞,故胃脘痞闷疼痛,纳呆口粘,其或泛吐清水粘液。

七、蛔虫扰胃

蛔虫不安其位,由肠上窜入胃,扰乱气机,则胃脘作痛、呕吐或吐蛔;若蛔虫钻入胆道,气机阻滞则发为绞痛。痛剧则阳气不达,四肢逆冷。虫静则痛止,虫动则痛作。此种疼痛特点为:时作时止,得食则痛缓。

八、脾胃虚弱

外感邪气、内伤情志、饮食劳役等均可损伤脾胃。素体脾胃虚弱者,若脾阳不振,寒自内生,或过食生冷,或过服寒凉药物,耗伤中阳,使胃络失于温养,则致胃凉隐痛;若脾胃虚弱,过食辛辣油炸煎炒之物,或遇暑热之气,则胃脘热痛隐隐。

病机

一、发病

无明显的季节性,男女老幼均可发病,多为慢性起病,临床上急性发病亦不少见。

二、病位

病位在胃,与肝、脾关系密切。

三、病性

有虚有实,实证病位主要在胃,间可及肝;虚证多为久病体虚,病位主要在脾;亦有虚实夹杂者,或脾胃同病,或肝脾同病。

四、病势

初起多为实证,多因饮食、外邪而起,病久可致脾胃虚弱,以致虚实夹杂,使病情复杂。若不加重视,病情可逐渐加重。

五、病机转化

胃痛与胃、肝、脾关系最为密切。外感或食积均可引发胃气壅滞,胃在中焦,属阳土,胃气不行,可波及肝木,使肝气郁滞;脾胃为后天之本,互为表里,胃痛病久,则损及脾;肝气郁结,横逆犯胃,亦可使胃气壅滞;脾与胃同为气机升降之枢,脾气不行,亦可使肝气郁滞。

辨证论治

一、胃气壅滞

症见胃脘胀痛,食后加重,嗳气。可兼坚纳呆食少,嗳腐,或有明显伤食病史,或有感受外邪病史,并伴有风寒、风热、暑湿等表证。

饮食不节,伐伤胃气,或感受外邪,客于胃腑,均可引起胃气壅滞,失于通降,故胃脘胀满而痛。食积中阻,则见嗳腐,纳呆。若为外邪所伤,则卫表不和,胃中气滞,可见风寒、风热、暑湿等表证与胃脘胀痛同时出现。伤食则舌苔白腻,脉濡。

治宜理气和中止痛。

二、胃中蕴热

症见胃脘灼热,得凉则减,得热加重。可兼口干喜冷饮,或口臭不爽,口舌生疮,甚至大便秘结,腑行不畅。

“气有余便是火”,胃气阻滞,日久化热,故胃脘灼痛,得凉则减,得热加重。口干喜冷饮或口臭不爽,口舌生疮。胃热久积,腑气不通,故大便秘结,排便不畅。舌质红,苔黄少津,脉象滑数,也为胃热蕴积之象。

治宜清胃泻热,和中止痛。

三、瘀血阻滞

症见胃脘疼痛,状如针刺或刀割,痛有定处而拒按。若病程日久,胃痛反复发作而不愈;可在呕血、便血之后而致本病;可见面色晦暗无华,唇暗;女子月经愆期,色暗。

胃乃多气多血之腑,气为血帅,气行则血行,气滞则血瘀。或吐血、便血之后,离经之血停积于胃。胃络不通,也成瘀血。瘀血停胃,故疼痛状如针刺或刀割,固定不移,拒按。瘀血不净,新血不生,覆面色晦暗无华,口唇紫暗,女子可见月经不调、愆期色暗。舌质紫暗,或有瘀点、瘀斑,脉弦或涩,亦为血脉瘀阻之象。

治宜理气活血,化瘀止痛。

四、胃阴不足

症见胃脘隐痛或隐隐灼痛。可见胃中嘈杂似饥,饥不欲食,口干不思饮,咽干唇燥,大便干结或不畅。

胃属阳土,喜润恶燥,气郁化热,热伤胃津,或瘀血积留,新血不生,阴津匮乏,均可使胃阴不足。阴津亏损则胃络失养,故见胃脘隐痛。若阴虚有火,则可见胃中灼痛隐隐。胃津亏虚则胃纳失司,故嘈杂似饥,知饥而不能受纳。阴液亏乏,津不上承,故咽干唇燥。阴液不足则肠道干涩,故大便干结或腑行不畅。舌体瘦,舌质嫩红,少苔或无苔,脉细而数,皆为胃阴不足而兼虚火之象。

治宜滋阴益胃生津止痛。

五、肝胃气滞

症见胃脘胀痛,连及两肋,攻撑走窜,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。可见患者喜太息,不思饮食,精神抑郁,夜寐不安。

肝气郁结,横逆犯胃,肝胃气滞,故胃脘胀痛。气病多游走不定,胁为肝之分野,故胃痛连及胁肋。攻撑走窜,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气机不畅,故以太息为快。胃失和降,受纳失司,故不思饮食。肝郁不舒,则精神抑郁,夜寐不安。舌苔薄白,脉弦滑为肝胃不和之象。

治宜疏肝和胃,理气止痛。

六、肝胃郁热

症见胃脘灼痛,痛势急迫。可兼胃中嘈杂泛酸,口干口苦,渴喜凉饮,烦躁易怒。

肝胃不和,气机郁滞,久而化热。热积中州,故胃脘灼痛,痛势急迫。若肝热犯胃,则症见脘胁烦痛,泛酸嘈杂,烦躁易怒。热邪灼津,故口干口苦而喜凉饮。舌质红,苔黄,脉弦滑数,亦为肝胃蕴热之象。

治宜清肝泄热,和胃止痛。

七、脾胃虚寒

症见胃脘隐痛,遇寒或饥时痛剧,得温或进食则缓,喜暖喜按。可见面色不华,神疲肢怠,四末不温,食少便溏,或泛吐清水。

胃病日久,累及脾阳,脾胃阳虚,故胃痛绵绵,遇寒或饥时加重,得温或进食则缓,喜暖喜按。脾为气血生化之源,不足则气血虚弱,机体失养,故面色不华,神疲肢怠。脾主四肢,阳气既虚,不达四末,故四肢不温。脾虚不运,转输失常,故食少便溏。若脾阳不振,寒湿内生,饮邪上逆,则见泛吐清水。舌质淡胖,边有齿痕,苔薄白,脉沉细无力,亦为脾胃虚寒之象。 治宜温中健脾。

临床以多个证型相兼出现为主,亦有单个证型出现的情况。

鉴别

一、胃痞

与胃痛部位同在心下,但胃痞是指心下痞塞,胸膈满闷,触之无形,按之不痛的病证。胃痛以痛为主,胃痞常以满为患,且病及胸膈,不难鉴别。

二、真心痛

心居胸中,其痛常及心下,出现胃痛的情况,应高度警惕,防止胃痛相混。典型真心痛为当胸而痛,其痛多刺痛、剧痛,且痛引肩背,常有气短、汗出等症,病情较急。中老年人既往无胃痛病史,而突发胃脘部位疼痛者,当注意真心痛的发生。胃病部位在胃脘,病势不急,多为隐痛、胀痛等,常有反复发作史。

三、胁痛

胁痛是以两胁疼痛为主症,肝气犯胃引起的胃痛有时也可出现胃痛连及两胁,但仍然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,两者具有明显的区别。

四、腹痛

腹痛是指胃院部以下、耻骨毛际以上整个部位疼痛为主,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,两者仅就疼痛部位来说是有区别的。但胃处于腹中,与肠相连,因而在个别特殊病证中胃痛可以影响及腹,而腹痛亦可牵连于胃,这就要从其疼痛的主要部位和如何起病来加以辨别。

预后转归

病之初多属实证,多为寒凝、食积、气滞,且三者之间相互影响;继续发展,寒邪郁久化热;食积日久,变生湿热;气郁日久化火,气滞而致血瘀,还可出现寒热互结等复杂病证。且日久耗伤正气,由实转虚,或阳虚,或阴虚,或转为虚劳之证;或气滞血瘀,瘀久生痰,癥瘕内生;或血热妄行,或久瘀伤络,或脾不统血,引起吐血、便血等,都是常见转归。

胃痛预后一般较好,实证治疗较易,邪气去则胃气安;虚实夹杂,或正虚邪实者,则治疗难度较大,且经常反复发作。若影响进食,化源不足,则正气日衰,形体消瘦。伴有呕血、便血,量大难止,胃痛剧烈,兼见大汗淋漓、四肢不温、脉微欲绝者,为气随血脱的危急之候,如不及时治疗,亦可危及生命。

松林胃肠专科经验

 

 胃脘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。现代西医学所指的急性胃炎、慢性胃炎、胃溃疡、十二指肠溃疡、功能性消化不良、胃粘膜脱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,均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范畴。

(一)气滞胃痛

  胃脘部膨满作痛,其痛串走无定处,频发噫气,或呃逆不休,心烦易怒,屡欲太息,逢恚怒则胀痛增剧,食少口干,舌赤苔白,脉象沉弦而滑。

  治宜疏肝和胃,理气止痛。

(二)伤食胃痛

  恣嗜炙煿,贪饮无度,致伤胃气,脘中嘈杂胀痛,泛恶善呕,嗳气,恶闻食臭,口中呼出臭气,舌苔厚腻,舌尖多红,脉滑大,或洪大。

  治宜消食导滞,理气和胃。

(三)寒凝胃痛

  腹部自觉冷感,拘急掣痛,甚则隆起如拳状,得温则痛减,常欲以掌抚按之,避寒就温,肢端多清冷,溲清长,舌淡无苔,泛吐清水,脉沉微,或沉紧。

  治宜温中散寒,缓急止痛。

想进一步了解详情,可点击右边按钮,直接在线咨询松林胃肠专科专家。

 

调护

一、规律饮食

养成良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,忌暴饮暴食,饥饱不均。

二、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

忌粗糙多纤维饮食,尽量避免食用浓茶、咖啡、烟酒和辛辣等,进食宜细嚼慢咽,慎用水杨酸、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西药。

三、调畅情志

保持乐观的情绪,避免过度劳累与紧张,也是预防本病复发的关键。

 

 

分享到:

上一篇:腹胀

下一篇:胃炎

X